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把手访谈丨新泰市委书记宋鸿

2023-09-06 14:48 来源:热点新闻网

泰安日报社 · 最泰安讯 8 月 30 日,新泰市委书记宋鸿鹏参加《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把手访谈》栏目,回答主持人提问。

主持人: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是泰安市委、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。新泰作为全市的经济强县,在推动新型工业化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?

宋鸿鹏:今年以来,我们坚持 " 工业强市、产业兴市 " 不动摇,深入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、工业为核心、项目建设为重心的 " 三心 " 战略,出台《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十二条措施》,进一步配强 14 个产业链专班和 10 个要素保障专班力量,推出项目包保晾晒等一揽子举措,着力强化项目支撑、创新驱动、产业协同,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。上半年,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、工业税收同比分别增长 12.3%、86.2%。重点实施了 " 四大攻坚行动 ":

一是攻坚招大引强。以工业推进委为牵引,以重点产业链为骨架,以 5 个招商部、4 个招商专班为基础,构建招商矩阵,引进一批补链强群的 " 大强新实 " 项目。今年以来,签约落地投资过亿元项目 93 个,投资 65 亿元的 2×66 万千瓦超超临界电厂等 212 个项目开工建设。

二是攻坚做大培强。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三大行动,制定差异化扶持办法,设立专项技改基金,落实市领导牵头 "1+1+1" 包保、企业 " 特派员 " 等制度,下大力气破解资金难、用地难、招工难等问题,逐企精准施策、扶优培强。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 " 小巨人 " 企业 6 家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42 家、省瞪羚企业 5 家。

三是攻坚园区升级。按照 " 一核四区多园 " 总体布局,以开发区为核心规划建设循环经济、光电科技、零碳产业等一批特色园区。引入市场化运作建设机制,新建开发区标准厂房、定制厂房 100 万平,建成循环经济产业园能源供应平台。

四是攻坚创新驱动。出台企业科技创新等激励政策 16 项,制定细化企业数字化转型、建设实验室等奖励办法,建立风险投资 " 容忍 " 机制。上半年,实施工业技改和产数融合项目 175 个,技改投资同比增长 52.4%。

主持人:现代服务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。请谈一谈新泰市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?

宋鸿鹏:我们坚持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赋能、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 " 双轮驱动 ",健全完善服务业体系机制。重点抓了三个方面:

一是做大现代物流。发挥新泰 4 条高速、8 个高速出入口、3 条铁路线、6 个铁路仓等优势,以实施全省多式联运 " 一单制 " 试点为契机,加快推进泰山内陆港续建、青云国际冷链智慧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。

二是做强文旅产业。以承办 2024 年泰安文旅大会为推动,调整优化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思路,启动实施莲花山旅游度假区提升改造、见子山景区提升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,拓展 " 文旅 +" 等旅游新业态,推出精品路线 10 条。

三是拓展消费市场。激活康养、健身、餐饮、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,开展 " 电商助力实体经济 " 系列活动,大力发展夜间经济,提升财富广场、吾悦广场、银座家居等消费商圈集聚力。上半年,全市服务业增加值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5.8%、14.8%。

主持人: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。新泰作为农业大市、人口大市,在乡村振兴方面是如何推进的?

宋鸿鹏:近年来,我们按照 " 党建引领、产业先行、片区示范、全域推进 " 思路,实施 " 农业、农人、农地、农村、农品 " 五大工程,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开展。新泰连续四年蝉联全市乡村振兴考核榜首。

一是做强农业。坚持以种养规模化、加工精深化、经营品牌化、业态多元化 " 四化 " 为方向,实施企业联姻、集团注资、外资嫁接、民资撬动 " 四个一批 " 工程,推出贷款贴息、项目 " 飞地 " 等一揽子政策,培育农光、农旅、农创等新业态,建成各类特色产业园区 136 个,全市特色农业连片经营面积达到 25.3 万亩。

二是培树农人。以培育壮大新时代懂农业、爱农村的新 " 农人 " 队伍为目标,实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、基层干部培训赋能、人才回引等行动,完善工商资本入村下乡激励办法,着力培强农业投资人、农村带头人、农村实干家。去年以来,1500 余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,新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、农业产业园、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 700 余家。

三是严守农地。严格执行 " 三区三线 " 政策,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,加大土地整理、工矿复垦力度,实现 " 少田变多田、闲地变活地 "。今年整改 6.39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,35 个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 1.1 万亩,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1300 亩。

四是扮靓农村。深化农村集体 " 三资 " 清理,实施新一轮 100 个后进村整治,深化农村改厕、污水、垃圾治理,集中打造 6 个示范片区,开工建设路况最差的村道 52 条,建成省市县三级和美乡村 46 个,农村改厕工作群众满意度居全省第一位。

五是做强农品。一手抓产品,将农产品(食品)加工列为重点培育的 6 大支撑产业之一,聚力培育新泰百合、山农酥梨、益客爱鸭等特色农产品。一手创品牌,实施名茶、名果、名菜、名粮、名药 " 五名 " 工程,出台品牌创建奖励政策,实现农业从 " 产品经济 " 向 " 商品经济 " 转变。

在省委、泰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新泰市将锚定 " 登高望远、誓争第一 " 工作标准,深入实施 " 三心 " 战略,一切围绕项目突破干、一切围绕人民幸福干、一切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干,开拓进取、创先争优,不断开创 " 五个新泰 " 建设新局面,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新泰力量。

记者 : 崔东旭

摄影 : 王磊

编辑 : 程蓉

审核 : 晁彤彤

版权声明: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
分享到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