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曾经风头无两,对梁朝伟说完这句话后,就销
今年特大消息。
一代喜剧宗师又回来了!
十年来很少露面,无意中在直播里露脸后,也能被网友炒上热搜的他:
#隐居老家还是喜欢吃猪肉酸菜炖粉条。
对。
赵本山。
2013年,赵本山发表声明,“今后小品舞台上不会再有我,来年地方台我也不去了,我会用独立的时间,多思考公司的剧本,把空间留给别人”,从此,便退出小品舞台。
同年,《一代宗师》上映,赵本山饰演东北武林高手丁连山,在影片里对梁朝伟饰演叶问说出那句“面子和里子”后,从此,我们便鲜少在银幕上看到他。
偶尔,在《刘老根》,或者《乡村爱情》中,我们还能看到他的身影。
只是谁都知道,此时的赵本山,已经把全部的聚光灯照射到他的徒弟们身上了,至于自己,早已与世无争。
但,万万没想到,十年后,他居然带着一部全新的作品“再战江湖”来了。
一人分饰两角。
挑战古装喜剧。
被网友称为“整顿古装片市场”的:
鹊刀门传奇
Sir一口气看了十几集。
怎么说呢。
虽然开分只有7.8。(好像也是今年国产喜剧最高分?)
但喜欢本山大叔的,绝对一集不会错过。
01
真假大侠,加量不加价
简单来说,《鹊刀门传奇》就是部古装武侠类的情景喜剧。
与其说它是古装版《乡村爱情》。
不如说是东北版《武林外传》。
先说故事。
某朝末年,倭寇四起,宦官当政,江湖一片腥风血雨,朝廷内忧外患。
而作为鹊刀门掌门西门长海(赵本山 饰)身兼重任,一方面要掩人耳目,一方面又要进行秘密任务。
一人难以抽身。
怎么办。
长海找到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孪生哥哥:西门长在,想让他来自己的鹊刀门当个假掌门,帮忙打个障眼法。
可这个哥哥作为一个厨子,哪里学过什么武。
就看这两个人气质,就完全不同:
一个,头发一丝不苟,气宇轩昂,一袭夜行衣,精神老头。
一个,发髻歪向一边,身上的衣服像是用碎布拼的,萎靡老头。
看待事情的角度,也不同:
一个人,拿着灯,比喻家国情怀。
另一个人,就怕这灯油被浪费了。
这两个本来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兄弟能达成家国大义的共识么?
但,西门长海还是用了一招“美人计”,把哥哥给骗去了:
长海答应长在,给他在鹊刀门里,找个老伴儿。
可你想,一个厨子,到了武林门派,能干啥?
啥也不干呗。
谎称自己因为闭关走火入魔,所以武功尽失,恢复还得一段时间。
该吃吃,该玩玩,该补补。
身边有俩大徒弟,练铁头功的,郝盟(程野 饰 ),耍小刀的,赵德柱(宋晓峰 饰)。
他一个都看不上,练这些干啥?
啥也不是。
后来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,为铁头功找了个用处。
砸核桃。
emm……所谓“物尽其用”。
总之就是。
在假扮大侠的这段时间里,一群人闹出了许多啼笑皆非的事儿。
而这也是很多人觉得赵本山“回来了”的原因:
喜剧部分,加量不加价。
是的,赵家班的质量还是有的。
比如,有简单,但赵本山说出来又很对味的谐音梗技巧。
“我们中计了!”
西门长在耳朵不好使:“种地你吵吵啥。”
表扬嫂子是华佗再世,“尿手回春”。
或是,又玩“长相攻击”。
本来就长得丑的赵德柱,还非得cosplay杨过。
打扮完之后,把自己感动哭了。
这也太帅了:
比如,一些似是而非的明喻暗喻。
就像因为这个剧里出现了一大帮赵本山的徒弟,但没有“赵四”,于是剧中就出现了这么一句台词:
-赵四呢
-夭折了,折得好吧
或者暗戳戳地指向德云社的风波:
-从古至今
徒弟坑师父的得有多少啊
-师父说得对
像郭家店的郭掌门他徒弟
就把他坑够呛
-别说别人
慢慢就轮到咱这
就连一些当下的梗,也能被用在这样的古装作品里。
比如郝盟给老前辈飞鸽传书。
为了表示自己作为晚辈的谦卑,在传书里,他先是礼貌友好的地写了两个字:
“在吗。”
因此,浪费了最后一只信鸽。
郝盟这个人心地善良,也实在没啥脑子。
但,这不也是我们社恐人士,要思量好久才敢跟别人打招呼,吞吞吐吐地说正事?
是的。
在这小短剧里,Sir仿佛又看到了赵本山曾经的小品包袱,就连转述过来,都会觉得损失了一大半的神韵。
喜剧这事儿仁者见仁。
而《鹊刀门传奇》的喜剧方式也不是那种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的炸裂,而是就像日常生活一样,不经意地把一些包袱给抖出来。
但至少Sir觉得,作为下饭剧,它还是很合格的。
赵本山功力不减。
尤其是。
它一集只有25分钟,追起来也不费劲。
02
不止搞笑
和赵本山合作多年的编剧崔凯曾回忆,赵本山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:“不能让我的脚够不着地”。
什么意思?
演春晚小品那么多年,赵本山饰演了无数的角色,但不管哪一个角色,我们都会发现,他始终是站在群众这边的,不断地替人们针砭时弊,说出那些说不出来的话。
而这,也是赵本山这么久以来一直被惦记着的原因之一。
是的。
喜剧应该是什么?
让人捧腹大笑?
或者笑中带泪?
这些说白了,都是表层,是“技术”,而长久以来,无论是卓别林还是刘别谦,无论是马三立还是郭德纲,他们“技术”的外衣下,藏不住的,永远是一点:
对现实的关照。
和和气气的喜剧,是走不了太远的。
就拿《鹊刀门》来说。
Sir之所以说它是东北版《武林外传》,不是因为二者都是古装情景喜剧,而是两者的内核,其实都带有创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各种态度。
比如。有一集,鹊刀门被奸人算计。
派卧底在此,每天好吃好喝供着这几位师兄,就等时机对他们内部挑拨离间。
郝盟起疑心,问,为啥你那么有钱,你不说,自己是农民么?
卧底答:
老家有个房子,动迁了,官府给了不少银子。
呵,在这儿整拆迁房赔偿款这一出呢。
再或者,最近开盲盒风潮兴起。
在鹊刀门里,他们也玩。
开的还都是少林寺藏经阁盲盒,有各种武林秘籍。
西门长在开了个“天山童姥”秘籍。
练了。
结果,身体变小,再也回不去了。
怎么办?
只能再不停地抽盲盒,倾家荡产也要直到抽到“天山童姥”的下半部分。
呵,这分明是在讽刺商家的手段啊。
着墨最多的,其实还是对娱乐圈的讽刺。
比如,它调侃了炒作:
一天,为了提高师父名气,多收几个徒弟,师兄弟们找了个说书人来编故事,炒作师父的绯闻,说当今江湖上名气很大的五毒帮帮主是西门长海的私生子。
谁知,五毒教教主真的找上门来了。
可你猜这教主是来干啥的?
砸场子?
不。
因为“私生子绯闻”热度太大,所以五毒教教主的团队研究后建议,两家可以联合起来再炒作一把,提升一下热度。
为什么?
原来,这个五毒教教主的名气,也是炒作出来的:
这年头
真正的大侠能有几个
不都是编出来的吗
这不就是活脱脱的《罗刹海市》吗?
在最新的两集里,它还调侃了选秀与追星:
师兄弟三人参加比赛“大侠请就位”,资方代表过来谈判,每人500两,保证进入前三名。
西门长在懵了:我们打赢比赛,还得给你们钱?
资方:这你就不懂了,到时我们包装一番,巡演、唱片,钱很快就赚回来了。
(emm……花钱转椅子,这还真与现实相印证)
结果呢?
因为和资方配合,全方位打造出了“人设”,三人出名了,引来了不少粉丝。
有人整夜扔钱,看他们睡觉。
有人围观他们上厕所。
有人花钱看他们吃饭。
甚至后来。
因为一些原因,西门长在看不下去了,和粉丝们说,我是他的师父,你们别这样,这样会毁了他的,但粉丝们的反应呢?
我们二过(三师弟艺名)那么优秀,无师自通
不需要什么师父
咱们共同给二过赎身,让他退出师门
嗯……怎么能不叫似曾相识呢?
总之就是。
虽然《鹊刀门》看起来故事简单,笑点也是细碎分布。
但赵家班却能将喜剧与现实调和在一起,并一点不违和。
最终,让你笑的,也许不是这群某个朝代的人。
而是你自己。
03
赵本山的江湖
Sir在微博看到有网友在电视剧开播后,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评论。
虽不提《鹊刀门》的种种。
只有一句话:
赵本山,谢谢你。
是的。
在一代又一代的喜剧新星升起又落下后,赵本山还是我们这个时代“最后的痒痒肉”。
碰着它,还是会笑。
所以赵本山这次是憋足了劲“复出”吗?
Sir其实并不这么看。
毕竟《鹊刀门》在没有什么宣传的情况下,终究是不会激起多大的水花。
那他为什么还要拍这部剧?
其实,《鹊刀门》看久了,Sir从心底会有一声哀怨的气,叹了出来。
因为这不单单是个搞笑喜剧短片。
仿佛还在讲他自己。
赵本山在里面成为大侠的时间并不多,反而,是那个常常坐在炕头的萎靡小老头,让人更为亲切。
也更像他自己。
一个例子。
电视剧里,为何安排两个真假大侠?
真大侠,像是他的前半生;假大侠,是赵本山后半生。
前半生,用一身武艺弘扬自己门派功夫;
后半生,还躲在林子里,偷个清闲。
(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林子里偷吃猪肉酸菜炖粉条)
在被迫成为鹊刀门掌门后,他并没有成为一代武林霸主的欣喜,反而是这个门,让他力不从心,就算是徒弟求师父下山,不然鹊刀门不保,可西门长在的想法是:
散了算了。
实在不能不让人联想赵家班的这几年,也着实不平静。
最爱的徒弟,如今离开小品界,走进大银幕,成为一名演员。
刚上映不久的《热烈》,同时能看到郭德纲、赵本山的两位徒弟在同框。
着实,让人唏嘘。
“象牙山F4”中,有被爆睡粉、酒驾丑闻,还有被爆出直播获上亿打赏事件,而女神于月仙“谢大脚”又因为车祸不幸辞世,让《乡村爱情》又少了重要的女性角色。
哪个徒弟能让人省点心?或是再出一个像小沈阳咖位的演员?
难了。
如今,新式喜剧脱口秀登上了春晚,虽然尴尬至极,但还是成了年轻受众最喜欢的喜剧模式。
而老套路的小品、二人转。
自然已经不再是喜剧、娱乐的主流。
再看这几年,本山传媒又传弟子出逃,公司被列入违纪名单内。
可以说,本山门派与鹊刀门一样,也在风雨飘摇之间。
一门里,有人当面子,就得有人当里子
面子不能沾一点灰尘
流了血,里子得收著
收不住,漏到了面子上
就是毁派灭门的大事
赵本山的江湖何在?
《一代宗师》里。
他饰演的丁连山有一句台词,是他自己加的。
他对叶问说,“有多大屁股就穿多大裤衩。”
这句非常不“王家卫”的台词,最后被保留在了电影里。
这更像是56岁的赵本山突然抒发的人生的理解,随着日益老去的他,也愈发的对曾经的这片江湖,变得力不从心起来。
站在已经不再属于自己势力的范围里,他学会的,就是“让”字。
让更多新人站出来。
把“我”让出来。
曾经在江湖上有这样的一句话:
“出了山海关,有事找本山。”
他曾经是一代宗师,是一座屹立不倒的喜剧之山,没有人能翻过去,走到山脚下,也都为之仰望。
可他总有老去的那一天。
十年后,《鹊刀门》里的这一幕,依旧值得让人玩味。
他坐在炕上,嗑着瓜子,面对跑来怒气冲冲的徒弟,问他:“你送给我,说是小龙女睡过的凉席,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。”
西门长在,反问,你觉得是真的还是假的。
不等他回答,继续说:
如果一句谎言
要能给你带来快乐
你难道说这不值吗
徒弟说,心里的信仰轰然倒塌。
西门长在叹了口气说:“你应该看看郎中。”
“赵本山”的名字,就是这张破凉席。
它的内在,是对喜剧的创作力与表现力,这是真正的好东西。
可,又有多少人,是拿着这张破草席在面前磕头保佑,求名声,求财富,求地位。
当无数像“赵本山”的乡土角色成就了他的徒弟们时,又有谁,能从这些固化的形象里,站出来,成为另一个不一样的喜剧大师?
这份“信仰”之下。
又有多少人是对喜剧虔诚,对艺术有所追求?
也许,赵本山也早已看清。
这也就是他所处的江湖:
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。
而如此的天地,还不如一口酸菜炖粉条。
Sir想起了《一代宗师》里他与梁朝伟最后一场对手戏。
他指着桌子上的照片说:
到了民国元年,照片里的我不在了
没了就没了
都说照片留下的是历史、是证据
是骗人
只有我这里装的东西
才是真实的
可如今又有谁会在乎真实呢。
大侠没了就没了。
鹊刀门还会另立山头。
这便是如今这个时代。
一个善于遗忘的,淘汰的时代,它早就不是大佬曾经的那片江湖了。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编辑助理:小田不让切